在当今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研学旅游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旅游模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将教育与旅游紧密结合,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旅行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本文将探讨研学旅游社的内涵、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模式提升教育价值。
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价值
第一,通过研学旅行,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并做出基于证据的解释。
第二,通过研学旅行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愿意参与学校服务活动,增强服务学校的行动能力;形成探究社会问题的意识,形成对自我、学校、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具备法治观念。
第三,通过参加研学旅行,亲历社会实践,形成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
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的能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随着国家政策和各地制度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把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范畴,利用本地社会资源,调整原有的春秋游等活动,组织学生外出。教育部也投入资金,在各地建立研学旅行基地,服务于学生出行。此外,各教育媒体也给予研学旅行以高度关注,借助媒体的力量,扩大研学旅行的社会影响。
如何提升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
第一步,梳理问题,迎难而上求破局。
处于起步阶段的研学旅行,在实践操作中遇到了一些制度、政策以及认识、保障措施方面的障碍,由于目的不清、准备不足、缺乏设计、组织无序以及与目的地的对接沟通不到位等原因,在轰轰烈烈的表象背后也出现了一些不当做法和混乱现象。比如旅行社或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层差不齐,研学活动课程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参与人员少等问题。研学旅行貌似开展起来了,学生走出校门了,但常常有其形无其实,其价值意义难以实现。当然,还有相当多的地区和学校,鉴于安全与经费等方面的考虑,尚未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研学旅行的内涵和目的,研究和设计制度,建设和完善课程,建立教育系统内外协调的合作机制,全方位推进研学旅行的开展。中教国际研学旅行交流中心正是秉承着完善校本课程与校外实践的结合,注重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开展了一期又一期的研学指导师培训交流。
第二步,回望初衷,知行合一助成长。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和修学旅行传统。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之后,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教育家也曾积极倡导“做中学”“实践中学”,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主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各种校外活动、春秋游、夏令营活动等也成为学生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的主要渠道。
放眼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学习、体验学习、活动学习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有着这样的共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需要从基础教育阶段起培养。而走出学校的实践和体验学习本身,就是其最重要的载体。
近年来,我国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对实践学习价值的认识不断提升。进一步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使多种渠道、多种资源、多个空间、多方力量都能为年轻一代的全面发展服务。
研学旅行的提出,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和需求。所以说,研学旅行是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基础上,在我国中小学推进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活动。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借用社会多方力量,强化校内外教育结合,丰富中小学教育的途径和内涵,是实现课内外、校内外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良好载体
总结
研学旅游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旅游模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家长和学生在选择研学旅游社时,应明确目标、考察资质,并合理比较价格,以确保获得最佳的研学体验。随着教育和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研学旅游社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高质量的教育旅游服务。
发表评论